首页 公告栏 联系我们
首页 > 大使信息 > 历任大使 > 前任大使活动
在黎巴嫩黎中商贸理事会“了解中国”讲座上的发言
2012/06/30

  朋友们:

  我很高兴同大家见面并向各位介绍我的国家——中国。朋友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也知道黎巴嫩人的祖先腓尼基人同样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特别是发明了作为文字交流工具的拼音字母,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当然,历史的辉煌代表的是过去,我们还需要建设现在和开创未来,所以,我在这里要向朋友们介绍的是今天的中国。

  今天的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这个问题可以从许多方面来讲。我愿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角度来谈。发展中国家的定义中有“发展”两个字,而中国近几十年来确实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1978年到201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去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同一时期,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3.64万亿美元,从全球第29位上升到第二位。今天的中国已经建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世界上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用30多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之路。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不断加快。从1978年到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7.9%提高到51.3%,中国几千年传统农业社会的面貌正在发生很大变化。2006年中国取消了农业税。最近8年中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中国用世界7.9%的耕地,6.5%的淡水资源养活了近世界20%的人口。我注意到黎巴嫩的教育事业很发达,我想告诉朋友们,中国也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特别是近几十年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非常快,目前中国高校在校学生的规模超过2300万人,是1978年的23倍。教育为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优秀人材。通过科技创新,中国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2011年,中国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上升到世界第三位。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进步使老百姓享受到了发展红利。2005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4.9%。时隔5年,2011年这一比例已提高到46.8%。2011年中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实际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4%。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自然不断提高。衡量生活水平的标准有很多,我认为人均寿命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衡量标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人的人均寿命仅为35岁,现在则是73.5岁。

  朋友们也许要问,既然中国已经取得了这样巨大的成就,为什么仍然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发达国家呢?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样说并非出于谦虚,而是基于对中国发展现状全面、清醒的认识。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很远,还有1.28亿人需要扶贫。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很突出,城乡差别还很明显。我们的发展蓝图是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从2011年开始,中国执行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国为这个五年计划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化率再提高4%,人均预期寿命再延长1年,达到74.5岁,等等。

  当然,中国的发展还面临许多挑战。我刚才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不仅是指中国幅员辽阔,更主要的是指中国人口多。中国有13.8亿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要由13.8亿人共享。要让13.8亿人吃饱、穿暖、安居乐业,人人过上富足的生活,可以想像,这个任务是多么艰巨。

  但是,中国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有信心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朋友们: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发展也必然为世界的繁荣作出贡献。从2001年到2011年,10年间中国的进口商品总额达到8.5万亿美元。今后5年,中国进口总规模有望再超过8万亿美元。此外,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从不足10亿美元增加到590亿美元。无论是中国的进口还是对外投资,都为有关国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总之,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将坚持开放政策,与世界各国继续加强合作,共同建设人类美好家园。

  朋友们: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有着密切、友好的关系。在新世纪的前10年里,中阿贸易额不断翻番,从2001年的203亿美元跃升至2010年的1454亿美元。2011年,尽管有国际金融危机和本地区局势动荡的双重挑战,中阿贸易额又增长了34.7%。现在,每年约有30万人次的阿拉伯国家公民访华,有约35万人次的中国公民将阿拉伯国家作为出境旅游的首站目的地。目前阿拉伯国家在华留学生人数达到7890人。在中阿关系强劲发展的背景下,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宣告成立。在论坛框架内,双方建立了部长级会议,高官会,企业家大会暨投资研讨会,文明对话研讨会,新闻合作论坛等十多项合作机制,极大地促进了中阿各领域的友好合作。2004年,论坛创办时中阿贸易额为367亿美元,2011年已达到1959亿美元。今年5月,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在突尼斯举行,会议发表的公报体现了在新形势下中阿双方愿进一步加强全面合作的共识。会议还通过了“2012-2014年行动执行计划”,明确了今后两年中阿开展务实合作的各个项目。此外,中阿双方还签署了涉及卫生、质检、工业等领域的三个具体合作文件。中方在会上宣布,愿同阿方一道,力争在2014年使中阿贸易额达到3000亿美元。论坛中方秘书处还将在今明两年邀请100名阿拉伯国家青年精英访华。中方有关部门将在2012至2014年三年内为阿拉伯国家培训5000名各类人材。我们坚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阿关系一定会不断迈上新台阶,让中阿人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朋友们:

  中国和黎巴嫩之间有着传统的往来和友谊。古代从中国出发的丝绸之路便经过黎巴嫩的港口穿越地中海。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位远赴中国上海行医的黎巴嫩年轻人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所吸引,毅然投身中国革命,他就是马海德医生。战争年代,马海德医生诊治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加入了中国国籍,作为中国卫生部的顾问长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在麻疯病的防治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马海德医生在中国的传奇经历是中黎友好的一段佳话,中国人民永远缅怀马海德医生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还有一位黎巴嫩人也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就是现任阿拉伯国家农工商会联合会主席、黎巴嫩弗朗萨银行集团主席卡萨先生。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卡萨先生就开始同中国开展贸易。几十年间,他始终同中国保持密切联系,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发展。2007年,中国贸促会授予卡萨先生名誉会员称号,以表彰他五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推动中黎经贸合作。当然,我还能列举一些长期以来对华友好的黎巴嫩人士的名字。尽管岁月流逝,他们已届高龄,但他们对中国的友好之情丝毫不减。我对这些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充满敬意。

  1971年中黎建交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41年来,双方在各个层面的人员往来都很活跃,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不断加强。1971年中黎贸易额只有1300万美元,2011年则达到16.68亿美元。中国广州每年举行两届广交会,每次都有一千几百名黎商参会,同中国展商洽谈业务。另一方面,一些中国企业积极来黎开展合作。由中国港湾公司承建的黎第二大城市的黎波里港口扩建工程于去年底顺利竣工,工程质量得到业主的高度评价。在文教领域,中黎之间的交流也富有成果。黎巴嫩画家达海尔先生去年赴华写生,其在中国所作的两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今年春节,中国沈阳师范大学艺术团来黎演出取得圆满成功,黎巴嫩人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黎巴嫩青少年愿意学习中文。中国在黎巴嫩孔子学院的中文教师已有6名,但还是忙不过来,课程供不应求。我对黎巴嫩青少年学习中文的热情感到高兴。中黎两国政府每年相互提供奖学金,支持两国优秀学子到对方国家深造。青年代表着未来,我深信,我们两国的青年一代将会继续推动中黎关系深入发展,使中黎友好代代相传。

  朋友们:

  中国一贯支持黎巴嫩为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所作的努力。中国向联黎部队派驻了近350名维和官兵,其中大部分是工兵。中国工兵部队自2006年到黎执行任务以来,已冒着生命危险排除了1万多枚地雷或炸弹。他们的工作得到各方的一致好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出发点,中国将一如既往,为中东地区实现和平并为世界的和平事业发挥积极作用。

  谢谢大家。下面我将乐于回答朋友们的问题。不论是关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情况,还是关于中国的对外政策,包括中国对本地区热点问题的立场,大家都可以提问,我将很高兴地向大家介绍。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