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告栏 联系我们
首页 > 大使信息 > 历任大使 > 前任大使活动
交流互鉴 搭建沟通心灵的桥梁
2015/01/12

  (2015年1月9日,贝鲁特)

尊敬的校长先生,
老师们,同学们,
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参加中国语言文化日活动。请允许我向活动表示祝贺,向黎大、人文学院、语言翻译中心对中国的友好情谊、为筹办活动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和敬意。这是我第三次到访美丽的黎巴嫩大学。去年6月,我出席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为黎大公共卫生学院举办的中医针灸讲座,活动十分成功,许多黎大师生通过讲座零距离感受了中医的神奇。中医虽然了不起,但相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只是冰山一角。今天语言翻译中心举办中国日,让学生与中国文化全方位亲密接触,我认为十分有意义。

  首先,了解中国文化,才能读懂今日中国。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各种文化记载着中国人在漫长岁月里的活动、思想和创造,汉字、书画、中医、武术等文化瑰宝,堪称世界文明的璀璨明珠。绵延不绝的文化传统锤炼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品格,构建了中国人日用不觉的价值观和共同的精神家园。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今天,我们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而是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深植于中国的文化土壤,我们沿着自己的路奋斗追梦,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第二,中国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实现和谐生态的必然途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是建立健康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以民为本、仁者爱人”是公共治理的重要基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确保我们生活的世界既和平稳定又丰富多彩的根本保证。这些古老的中国智慧,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有助于推动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值得我们去发扬光大。

  第三,学习中国文化,可以更好地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实现互利共赢。如今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30%,已成为包括黎巴嫩在内128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给世界带来巨大利益和无限商机。我们鼓励中国人学外语、了解外国文化,也希望更多的外国人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这样双方的沟通才能更深入,合作才能更顺畅。截止2014年,已有60多个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球汉语学习者达1亿人,各国“中国热”方兴未艾,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和中国一样,黎巴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多元文化并存共荣、底蕴深厚。在担任大使之前,我就读过纪伯伦的诗歌,熟悉马海德医生的事迹。踏上黎巴嫩的土地后,恢弘的巴勒贝克神庙、秀美的比布鲁斯城堡遗址、见证千年沧桑的大雪松等文化和自然遗产给我带来震撼。

  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黎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硕果累累。在文化领域,9月文化部长罗尼赴华参加中阿文化部长论坛,黎巴嫩东方歌舞团在中阿友好年暨第三届阿拉伯艺术节开幕式上演出《东方传奇》反响热烈,黎大语言翻译中心也迎来1名汉语教师。现在,除孔子学院外黎巴嫩有10余家汉语培训机构,还有两三千名青少年正在学习中国武术。我越来越感觉到中黎两国有着天然的文化亲近感,对彼此怀有浓厚兴趣,开展交流合作大有可为。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在人类结成命运共同体的今天,推进文明间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中黎两国应携起手来,在交流互鉴中碰撞出更多火花,为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使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作出更大贡献。我期待看到更多黎巴嫩朋友,尤其是青年朋友投身文化交流事业,成为中黎友好的使者。

  新年伊始,我谨在此祝大家诸事顺遂,也祝愿中黎文化交流在今年再创佳绩。

  最后,祝中国语言文化日活动圆满成功。谢谢!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