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告栏 联系我们
首页 > 大使活动
驻黎巴嫩大使王克俭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发表署名文章《中国蓝盔,世界胸怀》
2019-09-30 22:24

  2019年9月30日,驻黎巴嫩大使王克俭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发表署名文章《中国蓝盔,世界胸怀》,全文如下:

  2016年9月,我出任第十三任中国驻黎巴嫩大使才2周,我便前往黎巴嫩南部,慰问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中国分队的维和官兵。3年多来,我到访中国维和部队10余次,亲眼目睹了中国维和官兵为维护南黎以及地区和平所作的重要贡献。

  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黎巴嫩饱受战争的摧残,至今仍未与以色列实现和平,战争的阴云仍笼罩着黎巴嫩。1978年以来,联合国开始向黎巴嫩南部派驻维和部队,即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

  2000年以色列从黎巴嫩撤军后,联合国在地图上为黎巴嫩与以色列非正式划定了一条长约121公里的“以色列撤军线”,即“蓝线”。“蓝线”地区极为敏感,黎以双方经常在“蓝线”附近发生小的摩擦,2006年曾发生大规模冲突。为了在地面上准确标出“蓝线”位置(竖起蓝色铁桶,发挥类似界桩的作用),以及在“蓝线”地区巡逻,需要清理战争期间埋设的大量地雷。

  2006年以来,中国政府已连续派出18批赴黎维和部队,执行扫雷排爆、建筑施工、医疗救助、边境巡逻等维和任务。

  黎以边境“蓝线”地区,山高坡陡的雷区荆棘丛生,锈蚀的隔离铁丝网、红底白骷髅头警示牌、偶尔可见地雷裸露地表。中国扫雷官兵在这片“死亡地带”清排并销毁地雷,是联黎部队最危险、最辛苦的任务。

  每次去中国维和部队多功能工兵分队营区,我都要看看营区阵列的中国工兵排出的地雷、炸弹及弹片。中国维和官兵告诉我,扫雷作业迈出的每一步都事关生死。根据联合国的标准作业程序,扫雷作业时割除植被要从上到下、从后向前,一根一根地剪。挖掘要一点点推进,每次前进不得超过5厘米。正因如此,中国扫雷工兵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

  “身负重任、砥砺前行,清除雷患、恢复和平”,这是扫雷官兵的使命担当,希望黎巴嫩人民能够在没有地雷的国土上安居乐业是他们的真诚愿望。

  2006-2019年,中国维和官兵累计发现、排除各类地雷1.2万余枚,创造了扫雷“数量最多、速度最快”和“零伤亡、零事故”的成绩。“中国式扫雷”已成为联黎部队安全高效作业的代名词。

  目前,中国410名维和官兵,9名参谋军官。面对地雷和暴炸物风险、恐怖袭击、疾病毒虫等艰难困苦,中国维和军人能吃苦、肯付出、甘奉献,不仅为维护南黎以及地区和平与稳定,还有力促进了中黎友好关系。中国维和官兵表现出的军事素质、奉献精神、大国担当不仅得到联黎高层的充分肯定,而且赢得了黎巴嫩官方和民间的高度赞扬,也使我作为中国驻黎巴嫩大使引起为豪。

  中国赴黎维和部队是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缩影。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维和第二大出资国。2018年12月,2506名中国官兵在联合国7个任务区及联合国维和行动部执行任务,是中国坚持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的具体体现。

  只有身处动荡之中,才能理解对和平与稳定的渴望。黎巴嫩内部矛盾尖锐复杂,外部势力深度插手,周边战乱及安全威胁巨大,难民负担沉重,经济困难重重。黎巴嫩形势与中东地区形势密切联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稳定,妥善应对内部和外部挑战,大力发展经济,是黎巴嫩民众的强烈要求和黎巴嫩各派的高度共识。

  中国人民的梦想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使命,就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尽责,为人类进步事业而担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维护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体制,是我们承担的重要任务。

  联合国维和部队必须统一着蓝色盔帽或蓝色贝雷帽(蓝色象征和平)。每次与中国蓝盔官兵在一起,我都感到鼓舞、信心与力量。愿世界各国人民都能享有和平与安定的生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也将为世界和平、人类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章】